古风网

主页
欢迎古风爱好者
古风网-古风、茶道、汉服文化分享

国学典籍——《四书五经》读后赏析

更新时间:2023-01-15 15:10:14点击:

国学典籍《四书五经》之道读后赏析(图1)

2021年,央视创造了一部大型文化节目——《典籍里的中国》,通过与先贤隔空对话的方式,演绎了一部部国学经典。小编几乎看每一集都会落泪,之后便用了一个月时间去读了一遍《四书五经》,并写了2000余字的读后赏析与大家分享。

四书指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。五经指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。中华典籍浩如烟海,可照亮世人,当天下人共读之!

国学典籍《四书五经》之道读后赏析(图2)

《大学》

“大学”本是王公贵族子弟的学校,也可说是培养统治者的学校,所以可解释为“大人之学”。

其实从“三钢八条目”中也可以看出。“三钢”,即明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,“明明德”是要求统治者发扬正大光明的品德,“亲民”是要求统治者亲近爱抚民众,“止于至善”是要求统治者达到完美的境界。“八条目”,即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
其实现在看来,这些高尚的品德不仅仅是统治者所需要的,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崇尚的。

国学典籍《四书五经》之道读后赏析(图3)

《中庸》

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子所作,中庸和大学一样,也是讲儒家人生哲理的论文,但内容更多也更丰富。

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。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我觉得应该是自我教育、自我完善,达到至仁、至道、至德、至圣、至善、至美的理想境界,共创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的“太平和合”境界。

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古人谈学习的五个方面,不管学习书本知识还是某种技能,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成。

“君子之道,淡而不厌,简而文,温而理,知远之近,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与人德矣。”此乃强调君子德行的实施。

国学典籍《四书五经》之道读后赏析(图4)

《论语》

这应该是最能体现孔子儒家思想的一部著作了,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本书籍。论语应该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,因为我记得中学时候学过太多了。

例如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”,例如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”,再例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等等,太多了。

子曰: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。

“诗”包括了文学、艺术、哲学、宗教等等知识。“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无邪。”诗可以扩充人的知识,激发人的情感,振奋人的精神,激励人的斗志。

“礼”即是社会的规则、仪式、制度,即理也,或者法也。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即是表达了这样的思想。学礼守礼,知书达礼,都是这个意思。要在社会立足,就必须接受礼教的熏陶,以礼为准则做人。

“乐”即音乐。音乐得自天地之和,不只要从乐中欣赏美,而且要重视乐中所蕴涵的熏陶力量。乐能怡养性情,涤荡邪秽,成就自性之德。

诗、礼、乐缺一不可,只有三项都完成,才能达到为学、修身、成事之目的。

国学典籍《四书五经》之道读后赏析(图5)

《孟子》

孟子应该是继孔子之后,儒家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了。孟子和论语一样,也一定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本典籍,也是因为上学时候学过很多。

我觉得孟子读来和论语最大的区别在于,如果说论语如同大海一样波澜壮阔,海纳百川有容乃大,那么孟子就如同高山一样巍峨壮丽,有着君子般立于天地间坚韧不拔的气势。从成书也可以看出,论语是记载孔子和学生上课的书籍,像是长辈对晚辈的指导,语气平缓而富有哲理。而孟子呢?人家可是古代的超级辩论家,书中记载着大多是孟子的“辩论赛”,所以会显得更激情澎湃些。

例如和景春的辩论,景春认为,“一怒而诸侯惧,安居则天下息”,这是大丈夫。而孟子却反驳道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这种境界如何做到?“居天下之广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”每每读此,都能体会到孟子的大气磅礴,不向困难低头,不向权势低眉折腰的庄严神圣、不可侵犯的天地正气,坚守信念,永不言弃,这是人格力量的光辉。为了心中的“道”,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!

国学典籍《四书五经》之道读后赏析(图6)

《诗经》

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时间线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概500年间,共计305篇,“诗”即诗歌,是古代配乐中的歌词。

诗经分为“风”、“雅”、“颂”三大部分。

“风”指的是国风,是地方乐调,更多的是民风,例如秦风即秦地乐歌,郑风即郑地乐调。

“雅”多用于宫廷宴会的演奏,可看做是演奏乐曲,雅分为大雅和小雅,至于二者区别:时间上大雅一般早于小雅,大雅多为西周早期所作,小雅多为西周晚期及春秋所作;内涵上大雅多为赞美,小雅多为讽刺;风格上大雅多为雍容典雅,小雅多为生动活泼。

“颂”指的是宗庙祭祀时所用的舞曲乐歌,内容多为歌颂先贤功业。

例如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这应该算是华夏史上咏美人之词赋的开篇之作了。而更多的是对“宜室其家”这种家庭和睦,生活幸福的祝福与向往。

例如秦风中的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!”像是出兵征战沙场前的一句句誓言,表达出奴隶社会时期战士们友爱、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。而其中的“同袍”二字在今天也被汉服爱好者们所引用。

再例如出自于小雅的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”可以看出古代君主求贤若渴之心情。

国学典籍《四书五经》之道读后赏析(图7)

《尚书》

“上古的史书”。传说先秦时期的《尚书》有100篇,西汉时期伏生口述的尚书仅有28篇,西晋时期再次丢失,东晋又现,如今却已是真假参半,可谓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流传至今。

这其中做了最大贡献的莫过于西汉初年的伏生,世人应皆知“汉无伏生,则尚书不得传”,伏生护书的故事可谓是2000多年来的一段佳话。

据说“中国”二字最早便出自于尚书。那么上古先贤眼中的中国应是什么样呢?“九州既睦,协和万邦”是中国,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”也是中国。《尚书禹贡》记载,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,天下九州冀为首,分别是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凉州、雍州。

这便是上古史书——《尚书》!

国学典籍《四书五经》之道读后赏析(图8)

《礼记》

一部儒家先贤关于“礼”的思想汇编,是西汉戴德和他侄子戴圣编订的,戴德编订的叫作《大戴礼记》,戴圣编订的叫作《小戴礼记》,小戴礼记又经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作注。

《礼记》在唐朝被列为“九经”之一,宋朝被列为“十三经”之一。

礼记内容包罗万象,涉及道德、哲学、历史、祭祀等等,是一本积极重要的中华典籍。礼记中蕴含着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,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,比如“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,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”,再比如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学,不知道”。

国学典籍《四书五经》之道读后赏析(图9)

《易经》

即《周易》,相传为西周周文王姬昌所作,是上古时期用于卜卦的一本典籍。

周易就算有注解的情况下可能读起来也是很费劲的,因为他包含玄学与哲学的内容较多,但其中也不乏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价值观。

《周易》中最知名的语句莫过于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之中,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,力求进步、奋发图强、永不停息,君子也应有着大地一样的美得,容载万物。

国学典籍《四书五经》之道读后赏析(图10)

《春秋》

一本历史传记,相传为孔子所作,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史。可分为三部分,《左传》《公羊传》《谷梁传》。春秋写作手法简练而又暗含褒贬之意,被后人称之为“春秋笔法”。

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”,读史可以明智,可以正心,其中蕴含着的哲理,每每读来,也应该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吧。

何谓中国?“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,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。”中国有文字,有书画,有四书五经,有二十四史,有浩如烟海的典籍。以华夏文明为源泉,中华文化为基础,这才是中国。中国文化,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中华典籍,可照亮世人,当天下人共读之!